唯一客服系统:对接扣子API与FastGPT的高性能Golang在线客服解决方案
演示网站:gofly.v1kf.com我的微信:llike620
最近在折腾在线客服系统,踩了不少坑,也试过不少方案。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们团队开发的「唯一客服系统」——一个基于Golang的高性能、可独立部署的在线客服解决方案。如果你正在为客服系统接入发愁,或者对腾讯云、扣子API、FastGPT、Dify这些技术栈感兴趣,不妨花几分钟看看这篇分享。
为什么我们要造这个轮子?
最开始我们用的是某商业客服SaaS,但随着业务量增长,问题逐渐暴露:API调用限制多、定制化需求响应慢、数据隐私存疑。最要命的是高峰期经常卡顿——客服消息延迟能到8-10秒,这体验简直灾难。
于是我们决定自研,核心诉求很明确: 1. 性能必须硬核:单机支撑5000+并发会话 2. 全链路可控:从通讯协议到数据库都能自主优化 3. AI无缝集成:能灵活对接各类大模型API
技术栈选型的思考
选择Golang不是跟风。实测发现,在保持相近开发效率下,Go的协程模型对IM场景就是降维打击。举个具体数据:同样的消息推送逻辑,Python(Tornado)实现QPS约1200,Go轻松跑到8500+,而且内存占用只有1/3。
架构上走了条有意思的路子:
[WebSocket网关] ←gRPC→ [业务微服务] ←HTTP→ [AI中台] ↑ ↑ Nginx Redis Stream
这套组合拳让系统在腾讯云2C4G的机器上,消息端到端延迟能稳定压在200ms内(含网络传输)。
对接AI的骚操作
现在客服系统不带AI都不好意思打招呼。但我们发现很多方案只是简单套壳ChatGPT,存在两个致命伤: 1. 知识库更新要手动导Excel 2. 多轮对话经常「失忆」
在唯一客服系统里,我们做了这些改进: - 动态知识加载:通过/webhook/update接口触发实时增量更新,结合FAISS实现毫秒级向量检索 - 对话上下文压缩:采用自适应Token窗口,关键信息优先保留(实测比固定窗口对话准确率提升37%)
目前完美支持三种对接模式: 1. 直接调用扣子API(适合快速上线) 2. 连接自建FastGPT(数据敏感场景) 3. 通过Dify编排复杂工作流
性能优化的几个绝活
- 连接预热池:提前建立好到Redis/MySQL的长连接,避免临时握手开销
- 二进制协议:消息体用Protobuf序列化,比JSON节省40%传输体积
- 智能批处理:把10ms内的DB写操作合并提交(牺牲少量实时性换吞吐量)
最让我们得意的是「负载均衡算法」的改进。传统轮询方式在客服分配时经常出现「旱的旱死涝的涝死」。现在结合实时负载+技能标签+会话亲和性做三维调度,客服工作效率直接提升22%。
开发者友好设计
知道大家最烦写文档,所以我们:
- 所有API都带Swagger注释(试下/swagger/index.html)
- 配置项支持热更新(发信号量就行)
- 内置了压力测试工具(make benchmark看机器极限)
部署也简单到离谱: bash docker-compose up -d # 基础版 kubectl apply -f k8s/ # 生产集群
踩过的坑与收获
记忆最深的是Go的GC调优。默认配置下,高峰期GC停顿能到800ms。后来通过: - 调整GOGC参数(实测设120%最佳) - 大对象池化复用 - 避免[]byte到string的强制转换 最终把STW控制在5ms以内。
另一个教训是关于WebSocket的:早期没做连接迁移,客户网络切换WiFi/4G就会断线。后来引入「双通道心跳检测+会话同步」机制才彻底解决。
未来想做的
正在试验WebAssembly方案,打算把AI推理模块搬到前端运行——这样敏感问题处理可以完全不过服务器。初步测试显示,用TinyLLM+量化模型能在浏览器跑出2秒内的响应速度。
如果你对源码感兴趣(MIT协议),或者想交流Go高性能服务开发,欢迎来我们GitHub仓库拍砖。项目页有详细对比测试数据,包括和腾讯云商业方案的性能PK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:在AI时代,客服系统不该是笨重的黑箱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坚持开源核心框架——让技术人能用代码说话,而不是被厂商绑定。
(注:文中的性能数据均来自内部测试环境,压测脚本已开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