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零构建高性能客服系统:Golang架构设计与智能体源码解析
演示网站:gofly.v1kf.com我的微信:llike620
最近在重构公司客服系统时,我调研了市面上几乎所有开源方案,最终选择基于Golang自研了一套可独立部署的客服系统。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套系统的架构设计思路,顺便分享些智能体模块的实战代码。
为什么选择Golang重构?
原先的PHP系统在高峰期经常出现连接池爆满的情况。测试数据显示,单台4核8G的Golang服务实例就能轻松承载5000+的WebSocket长连接,而PHP-FPM在1000并发时CPU就已经跑满。这要归功于Golang的goroutine在IO密集型场景下的天然优势——用2MB内存就能启动一个轻量级线程,对比Java动辄1MB的线程栈简直是降维打击。
核心架构设计
系统采用经典的BFF模式分层:
[客户端] ←WebSocket→ [API Gateway] ←gRPC→ [微服务集群] ↑ [Kafka消息总线]
网关层用到了gin框架的websocket插件,关键代码也就二十来行: go func (s *Server) handleWebSocket(c *gin.Context) { conn, err := upgrader.Upgrade(c.Writer, c.Request, nil) defer conn.Close()
for {
_, msg, err := conn.ReadMessage()
if err != nil {
log.Println("read error:", err)
break
}
go s.processMessage(conn, msg) // 每个消息独立goroutine处理
}
}
消息总线的设计很有意思。我们给每个对话分配独立的Kafka partition,这样相同会话的消息总能被同一个消费者处理,避免了分布式场景下的状态同步问题。消费者组用sarama库实现,配合context做优雅退出:
go func (c *Consumer) Start() { for { select { case <-ctx.Done(): return case msg := <-c.messages: handleMessage(msg) } } }
智能体模块的骚操作
客服系统的灵魂在于对话管理。我们的智能体模块采用状态机模式,通过自定义DSL实现业务流程编排。比如这个自动转人工的规则配置:
yaml states: - name: “greeting” transitions: - condition: “contains(message, ‘人工’)” target: “human_agent” - condition: “default” action: “send_welcome_message”
核心引擎用反射+AST解析实现,性能测试解析1000条规则仅需3ms。这里有个类型断言的小技巧:
go func evalCondition(expr string, ctx *Context) bool { if strings.HasPrefix(expr, “contains(”) { // 快速路径优化 args := parseArgs(expr) return strings.Contains(ctx.Message, args[0]) } // …其他条件判断 }
性能优化实战
- 连接池管理:用sync.Pool复用WebSocket连接对象,GC压力降低40%
- 内存优化:对话上下文采用protobuf序列化,比JSON节省35%内存
- 热点分离:将在线消息和历史消息存储分离,MySQL只存离线数据
压测数据显示,这套架构在16核32G机器上可以稳定支持: - 10万+在线会话 - 5000+消息/秒的吞吐量 - 平均延迟<50ms
为什么你应该试试这个方案?
相比Saas化的客服系统,我们的方案有三大优势: 1. 数据主权:所有对话数据留在自己服务器,符合金融医疗等行业合规要求 2. 成本可控:单机部署就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全部需求,运维成本极低 3. 二次开发:Golang的模块化设计让定制开发变得非常简单
最近我们开源了智能体模块的核心代码(项目地址:github.com/xxx)。如果你正在选型客服系统,不妨拿去做个POC测试。下次我会分享如何用WASM实现跨语言插件系统,欢迎关注我的技术博客~